(在火车上看窗外风景想着这一火车人在站台上上下下,有些是学生,到开学时间因此前往学校,可以看到这里有一部分的秩序或者协议导致了这些上上下下,
hhh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跳到去思考人怎么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个问题上了hhh)
人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人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
通过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比如小时候人的角色在家是儿女,在校是学生,如果有所超长还可以是作者、博主、艺术家等等,通过角色和社会交互,对这个角色定义所在的范围产生影响(如儿女角色的范围即家庭,孩子的行为对爹妈产生影响)
不同的角色以及角色不同的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程度有所不同,如多数的普通人产生的影响多对于较小的范围,且持续较短的时间(即较小而不是长远、深远的影响),但有些角色却能影响不仅仅同辈,更至后辈的人类,诸如某项技术或科学发现,一方面在这项智慧成果还直接有用期间,直接对使用到它的人们产生影响(比如港珠澳大桥的设计,细胞呼吸的机理等),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作为未来思想的启发或基石,这将进一步在时间和广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还有些具体接地气的例子,曾经建设火车轨道的人,他们建造的轨道如今服务着经过这段铁轨的火车和乘客,同时又提供铁道养护员等工作,这是他们对社会的影戏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建造铁轨我们这一车乘客不会有这趟车坐,由此还有其他的基础,这里可以看出来人们确实通过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一时间有许许多多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另外还涉及更早时间点的人们扮演的角色
一个人的人生定位、人生目标、人生意义是怎么回事呢?可以说,人生定位决定人生目标,或者人生定位即人生目标。人生定位,即对于自己每个阶段扮演哪些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分别要怎样扮演(秉持怎样的原则,达成怎样的标准)的认识和标定。而人生意义,是自这个人诞生以来至今扮演的所有角色对社会产生的所有影响的累积,所以人生意义不应该说是用来达成的,更合适的说法是人生意义是不断赋予的,不断累积的
因此说法应该是思考人生定位,不断积累人生意义
当然,思考人生定位的时候,一方面可以根据角色所能达到的上限和自己的预期来设定定位,另一方面可以先确定大致的人生意义,然后根据人生意义所需要实现的程度反推人生定位各个阶段各个角色的标准
本次坐火车看窗外产生有逻辑且非常流畅不卡顿的思考 带来的启发:
交通途中,70%的意识可以用于神游的时候,适合思考
另外,窗外所见身边所见,是自己开始思考的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提供给我一个新的视角去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调节自我评价(比如我容易想起过去一些不尽人意的行为然后苦恼不已,这个时候可以思考下这个片段中我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对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行为不尽人意是不可原谅的吗),还提供给我思考人生意义的提纲(我想了一下我将来的角色,我会是母亲,妻子,女儿,姐姐,maybe大学教师,maybe科研人员,开发者,志愿者,当然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我”,比如旅行、做美食等追逐兴趣爱好娱乐的时候我扮演的角色是“我”),还提供了反思自己行为的提纲(比如寒假后半段纵欲看墨家三宝浪了20多天,反思这期间,我主要扮演的角色几乎只有“我”,追逐的乐趣是近乎一次性的追剧磕cp,由此对社会几乎没有产生一点影响,对自己也没有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