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
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enable) JavaScript
Learn more >

现象:今日汇报(两类:问题调研和进度汇报)都很成功
原因:

  • 问题调研:
    • 全面,框架很好
      • 前期调研和做ppt,积累了知识
      • 在思考ppt逻辑的时候想到分析了为啥要专门研究时态图->和静态图分析有啥区别,然后在思考区别的时候发现调研的东西正好可以用区别来组织
    • 逻辑清晰(框架很好是其中一部分)
      • 做ppt的一个原则:讲自己懂的东西,不懂的东西并不“尝试摆上去之后通过写好稿子绕过去”
        • 符合这一原则的ppt有如下性质:做完ppt之后不需要准备讲稿(在做ppt的时候从框架、逻辑到每个地方放什么文字什么图片 都是你根据自己的逻辑设计的,做完自然是胸有成竹)
      • 起初框架是讲每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些细碎的部分,我不完全懂且担心会漏掉一些,做完ppt之后有些ppt页面都不知道怎么讲,这说明我放上ppt的内容不是我想讲的内容,不是我完全懂的内容
      • 之后在回顾已经做好的introduction部分觉得导引没有引出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于是开始思考为啥要研究时态图的分析,然后就有了现在的框架
        • 舒服始于梳理逻辑
        • 有效的梳理逻辑可能并不发生在做ppt之前,在做ppt的过程中也在帮助你思考,期间出现有效的对于逻辑的思考
  • 进度汇报:
    • 主要是因为效果不错+进展可以(提出的优化比较多且有效果)
    • 呈现逻辑以后这样:对于每种优化,先摆效果(让听众心中有数),再讲方法细节
    • 进度汇报必然满足前述“做ppt的一个原则”:自己做的实验自己想出的idea,必然很懂的hhh
    • 插入学到的东西:被师姐夸研究细致,这是得益于自己之前有从头到尾思考过问题的转化和解决。以及我们目前提出的创新点到底有哪些,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会发现漏掉了哪些实验或者发现了哪些优化空间等等,补齐上去就很严密啦
      • 三思而后行!
      • 这个一个表现是最近都是在实验之前先思考逻辑体系,做这个实验可以干啥(与xx进行对比说明xx的效果等),想完之后再思考确认一下,确定需要做再动手
  • 上述俩共同原因:
    • 表达清楚,词达意
    • 讲一页ppt的时候,用鼠标辅助,且以符合读者观看一页ppt的习惯顺序讲东西(这个其实主要是在做ppt的阶段,设计每页ppt布局的时候考虑的)

评论